科学研究|以开明的家庭沟通传达爱意,帮助青少年远离抑郁
“
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危易感人群。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抑郁症发病群体的30%。究其原因,69%的学生患者将情绪问题归因于家庭关系不良,而超过六成的青少年患者报告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和控制、陌生疏离、缺乏关爱,甚至存在严重的亲子冲突。由此看来,改变家庭互动和沟通的模式对预防和改善青少年的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那么,不同的家庭沟通方式到底会影响哪些具体的抑郁症状?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来降低他们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又该避开哪些雷区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严超副教授团队、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博士以及华师大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郑宏主任医师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开明-平等”和“控制-顺从”这两种亲子沟通方式对1327名青少年群体抑郁症状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所有青少年填写了儿童抑郁量表(CDI)和修订版的家庭沟通模式问卷(RFCP),并在6个月后再次自我报告了抑郁症状。相关分析发现,开明型的沟通模式与更低水平的抑郁症状相关(r = -0.556, p <.001),而控制型的沟通则与更严重的抑郁相关(r = 0.226, p <.001)。此外,即使在控制基线的抑郁水平以后,开明的家庭沟通仍可有效预测青少年半年后更好的情绪状态(r = -0.1, p <.001),提示其保护作用的持续性。
采用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受家庭沟通方式影响的具体症状,结果发现开明平等的沟通能让青少年拥有更高的自尊、更好的学业表现和更少的低落情绪(图1,图中红色的线表示负相关,绿色的线表示正相关),而父母的过度控制则与睡眠紊乱以及更频繁的哭泣相关(图2)。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沟通方式都与青少年当下是否感受到被爱有关,且“缺爱的感觉”(feeling unloved)是唯一一个能同时被两种家庭沟通方式有效预测的抑郁症状,提示其可能是连接家庭沟通与青少年抑郁的桥梁。换句话说,父母自以为是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很多时候并不能传递爱与温暖,相反可能带来压抑、焦虑和自我怀疑。而只有赋予青少年更多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合理诉求、平等开明地进行沟通,才能创造爱的氛围,保护他们远离抑郁。
▲图1. 开明-平等的沟通方式(Conversation orientation)与青少年不同抑郁症状的相关
▲图2. 控制-顺从的沟通方式(Conformity orientation)与青少年不同抑郁症状的相关
这项研究初步揭示了家庭因素与青少年抑郁产生关联的具体路径,对如何有效地进行亲子沟通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本研究以“Feeling unloved is the most robust sign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linking to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为题,已在线发表于家庭研究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论文第一作者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博士,严超副教授和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郑宏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项工作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0YJC19002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1ZR142000)和上海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GWV-10.2-XD30)的资助。
论文信息:
Zhou, H. Y., Zhu, W., Xiao, W., Huang, Y., Ju, K., Zheng, H.*, Yan, C.* (2022). Feeling Unloved is the Most Robust Sign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Linking to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doi: 10.1111/jora.12813
图文|周晗昱
编辑|张鹏骞
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
微信小程序